• 主頁
  • 關於
  • 活動
  • 認識當代藝術
  • 導賞員園地
  • EN
  • 主頁
  • 關於
  • 活動
  • 認識當代藝術
  • 導賞員園地
  • EN

日期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4時至6時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地下) 


講者

鄭炳鴻 & 史穎怡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立即報名

藝術家講座|ARTitecture - 建築與藝術的複合關係  

 

建築應該是藝術先行還是功能先行?可以走進去的大型雕塑是屬於建築物還是藝術品?這些議題對於身處不同崗位的建築或藝術人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定義。建築與藝術的關係從來都是複合多元的。從古羅馬年代開始,建築學已包含系統性的美學要求,期後經過了後現代解構主義對美學定義的顛覆,美感還是建築藝術的必要條件嗎?時至今日,建築與藝術的關係又可以如何定義?  

是次分享由資深建築系教授與建築/藝術人帶領,從中西古今文化中輕談建築與藝術的複合關係。 

 

* * * * 

關於講者 

鄭炳鴻 

香港建築師學會資深會員;香港及中國註冊建築師;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1a 空間主席;社區營造學社總監;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同時是城市設計、文化保育及社區參與的建築實踐者及理論家;其設計由城市衛生間到大學教學樓曾多次獲獎;亦是社會推進者,通過城市環境、社區保育及持續規劃倡導公民意識,更積極倡議石仔嶺老人院區規劃及相關建築設計;其研究成果展覽包括「人居城市」及「竹跡。築跡」;近年研究「啟德河綠廊社區教育計劃」(香港藝術發展局2013藝術教育獎及2015國際公共藝術獎),聚焦香港及華南城市都市更新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及城市持續發展議題;為表揚鄭氏對促進文化保育的貢獻,獲民政事務局局長於2015頒發「嘉許狀」。 

 

史穎怡 

建築師/藝術人,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碩士、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畢業。任職建築師期間活躍於藝術創作、藝展場館設計及本地/國際建築與藝術展策展工作,並曾創辦 ARTUP 藝術顧問及3fifteen 藝術空間。獲獎裝置及雕塑作品曾於本地及國際藝展展出,作品《鳴帆》及《信.念》現見於尖沙嘴科學館廣場及中環中央郵政總局。賽馬會「樂地生根」大埔/粉嶺藝展場館設計獲CHIVAS 18建築年獎設計大獎(2015)。2014年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三角四方(1984-2044)」策展團隊成員,亦曾以展出團隊成員身分參與深港建築雙年展「城市動員」(2009)及「香港城市邊緣|理想之都」(201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衣食住行」(2010)及「垂直肌理 – 密度的地景」(2018)。 

目前專注於藝術教育、策展工作及空間心理學與感知研究項目。

TOP

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Unit 14,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63 Ma Tau Kok Road,To Kwa Wan,

Kowloon, Hong Kong

+852 2529 0087

jccalap@oneaspace.org.hk

©2020-2022 Jockey Club Contemporary Art Literacy
and Appreciation Programme.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我們 Follow us on
Facebook, Instagram

關注我們 Follow us on

Facebook, Instagram

主辦機構 Organized by

捐助機構 Funded by

©2020 Jockey Club Contemporary Art Literacy
and Appreciation Programme. All rights reserved.